一文读懂:洁净层流手术室环境检测方法
在医疗体系中,手术室堪称核心要地,是决定患者手术成败的关键场所。手术质量不仅是医院医疗水平的直观体现,更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。要确保手术顺利开展,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至关重要,其中,洁净层流手术室的环境把控更是重中之重。为保障手术室在术前术后均能正常且高效运行,每日对其进行环境管理与检测必不可少。接下来,为您详细介绍洁净层流手术室的日常监测方法。
一、空气监测
洁净层流手术室需开展动态空气监测,主要检测项目为细菌菌落总数,检测方法包括平板采样法(落菌沉降法)和采样器法(浮游菌法)。
1、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:手术过程中,于手术开始、手术进行 2 小时以及手术结束前,需进行 3 – 4 次抽检。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放置 3 个倾斜 30°、直径 90 毫米的培养皿,使其暴露 30 分钟,随后置于 37℃环境下培养 24 小时。判定标准为:每个培养皿的菌落计数平均值需符合相应表格标准,且单个培养皿的最大值不得超过平均值的 3 倍。
2、动态采样器法:在手术进行的关键节点,如切皮、缝合、连台手术间隙以及手术进行 4 小时等时段,选取不少于 3 个程序,运用采样器测定细菌菌落总数。不同级别的手术室标准各异,I 级要求菌落数低于 30cfu/m³;II 级低于 150cfu/m³;III 级低于 450cfu/m³;IV 级低于 500cfu/m³ 。
3、其他洁净用房监测:对于其他洁净用房,在当天上午 10 点和下午 4 点各进行一次检测。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放置 3 个直径 90 毫米的培养皿,沉降 0.5 小时后,在 37℃下培养 24 小时,其判定标准与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一致。
4、采样次数:采样次数需严格依照洁净层流手术室医院管理控制规范执行。
二、表面染菌密度监测
1、采样时间:消毒完成后的 10 分钟内(针对各类洁净用房,作为静态实测数据采集时间)、洁净层流手术室手术结束后以及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 10 点。
2、采样地点: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,每个房间每种表面的采样点不少于 2 个,例如手术台、手术桌、手术灯等。
3、采样及检测方法:参照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(GB15982 – 1955)执行。
4、标准:判定标准与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相同。
三、静压差监测
1、方法:采用仪器测定法。
2、仪器:选用液柱式微压计,该仪器最小刻度为 2Pa。
3、人员配置:安排两人协作,一人手持测定胶管并负责复核,另一人操作仪器。
关门操作:将洁净区域内所有门关闭,并安排专人看守,以确保测试环境稳定。
测定流程:从洁净层流手术室内部洁净级别最高的房间开始,依次向外测定。对于所有相邻且可相通的两个房间,都要进行压差测定,直至测到与室外相通的房间。在待测房间内,安排一人手持伸入房间的胶管,使管口位于离地面 0.8 米高度处,管口端面垂直于地面,并避开气流方向和涡流区域。
检查技巧:若静压数值过小,难以判断正负时,可使用线头之类的轻物放在门缝外,通过观察线头的飘动方向来辅助判断。
调节措施:若检测出的压差未达到规定要求,可通过调节风口或阀门开关,然后重新进行测定。
4、监测标准:I、II 级手术室静压差需大于 8Pa;III、IV 级手术室大于 5Pa;洁净区相对于非洁净区的静压差大于 10Pa。
5、测定次数: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进行检测,并做好详细记录。
由于洁净层流手术室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,对细菌浓度、静压差等常规指标性项目进行日常监测意义重大,只有这样,才能切实保障洁净层流手术室安全、正常且有效地运行,为手术的成功开展奠定坚实基础。